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站 > 区县动态 正文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检察院
来源:黑河日报          作者:高鑫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检察院

  ——北安检察院乡镇联络室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

  “帮了我这么大的忙,连根烟都没有抽过我的,检察联络室就是我们农民的包青天啊!”通北镇飞跃村村民张严顺大爷激动地说。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的肺腑之言,也是对北安市检察院通北检察联络室几位同志最大的褒奖。

  这几年检察联络室为张大爷解决了两件“大事”:一件是2013年协调帮他向同村的卜某要回了4000元的农用车维修款;另一件事是今年年初经调解根据合同向同村的付某要回了5000元的粮食补偿款,避免了经司法程序。为此,张大爷为通北检察联络室送去了“情系百姓促和谐,为民解忧好公仆”的锦旗。

  通北检察联络室是北安检察院三个检察联络室的缩影。北安检察联络室运行6年多来,当地干部和农民作出这样的评价:是检察机关服务群众的桥梁,是镇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的前哨,是基层法制宣传和提供群众咨询的平台,也是老百姓举报和控告的接待室。

  打通“最后一公里”面对面为百姓服务

  2011年,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基层工作上联系群众、宣传法制、化解矛盾的作用,北安检察院决定在通北镇、赵光镇、二井镇设立三个检察联络室,每个联络室负责3到4个乡镇。由此,终于打通检察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补齐了“短板”。

  检察联络室在通北镇、赵光镇、二井镇设立三个宣传站点宣传检察监督服务职能相关规定,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法律疑问,发放法律宣传材料1500余份,《检察法律宣传手册》1000册,开展法律咨询100余人次,同时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服务平台宣传农村领域职务犯罪预防、民事行政法律监督等法律知识。为提升农村“两委”干部法律意识和自省自勉能力,检察联络室在全市九个乡镇以法律知识讲座、座谈会、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进行法律宣传。

  今年,北安检察院又创建了村级联络员工作机制,聘任62名乡镇工作人员为村级检察联络员。检察长每月至少两次“坐镇”联络室或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从检察工作角度监督协调,联系相关部门为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面对面为老百姓服务,形成了以检察院为中心、三个联络室为支点、62名检察联络员为触角,覆盖全市乡镇村屯,上下联运、信息共享、沟通灵活的检察服务网络,把检察联络室真正打造成为“百姓家门口检察院”。

  开通“便民直通车”为民解忧办实事

  2016年,通北检察联络室工作人员在村屯走访中发现,通北镇飞跃村有一户特殊家庭,户主马凤森76岁,妻子和儿子都患有精神分裂症。一家三口均无劳动能力,居住在一间低矮的茅草房里,妻子却拒绝民政部门的帮扶。了解这一特殊情况后,联络室协调村“两委”、通北镇政府和民政部门,提出三个帮扶建议:解决三口人的低保,为马凤森的妻子和儿子办理残疾证,解决住房,得到相关部门赞同。面对马凤森妻子的不配合,联络室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不厌其烦地劝说,几经周折后低保和残疾鉴定及住房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周围的村民见到联络室工作人员都佩服地说,“见过扶贫的,让你们这么劝的真没见过。你们是实实在在办实事啊!”

  作为检察机关与基层群众接触最多的一个服务平台,乡镇检察联络室这个纽带桥梁,实实在在的接通了“地气”。检察联络室和检察联络员成了检察机关服务民生的“神经末梢”,在倾听民意、了解民需、保障民生等方面起到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2013年4月,检察联络室接到群众举报,通北镇的“金凤牙所”从事非法行医活动。经查实判处其负责人拘役6个月,缓刑10个月。不久前,赵光镇前进村十余户村民房屋发生火灾,赵光检察联络室的工作人员得知受灾情况后,及时向北安检察院党组汇报,全院干警纷纷解囊,迅速把筹措到的5000元捐款送到了受灾户的手中。供热停热、吃水难……一件件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检察联络室这里得到解决。

  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是检察院检力下沉的重要体现,每年的备春耕期间也是乡镇检察联络室最忙碌的日子。他们配合市场监督部门开展的“春雷行动”,让害农坑农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在与市场监督部门开展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收缴假冒、伪劣、过期食品300多公斤,案值2.5万余元。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