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队伍牵引推动四项措施拓增渠道三项机制监督管理
北安市助农增收有高招效果好
强化三支队伍、突出四项措施、建立三项机制,北安市把这套“343”工作法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助农民增产增收,取得显著成效。
三支队伍牵引推动。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懂经济、会管理的人选进村班子。近三年举办各类村级干部培训班17期,培训村级干部1600余人次,同时积极落实村干部待遇,“老三位”平均工资达20449元,有9名优秀村支书被录用为公务员,3名提拔为乡镇班子成员,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依托各级党校、党员培训基地和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重点在优秀青年农民、农民工和“两新”组织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使党员具备发展经济、带头致富的能力和素质,打造一支示范带动明显、服务和保障作用突出的党员群体。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合作组织带头人也是重点培养对象,采取集中培训、科技支农、远程教育等手段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发展经济能力,目前该市已发展农村各类大户和带头人900余人。
四项措施拓增渠道。采取“支部+协会、基地、专业合作社”等形式,通过集体入股、个人资金参股的运行模式,发展集体经济,目前,各村通过联建形式,组建大豆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合作组织322个。对村集体领办、创办、联办的产业项目、合作组织,该市给予政策支持,各乡村充分利用荒山、林带、水域等资源和闲置的旧村部、校舍、厂房等资产,采取转包、置换、出租、入股等形式对项目进行开发建设。近三年该市累计提供项目扶持资金820余万元,落实发展项目70余个。在“结对帮扶”活动中,机关事业单位与各村结成联建对子,帮助联建村完善思路,解决难题,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增强“造血”能力,目前,通过开展各类帮扶活动,为村集体提供资金370余万元,争取项目34个。依托完达山乳业、九三油脂集团分公司等农字号龙头企业,以“企业+村+农户”的形式,建立生产基地,形成村企联动的发展格局。目前,该市建立奶牛养殖、大豆种植、蔬菜生产等基地45个。
三项机制监督管理。制定了《加强村集体经济管理的办法》,从操作层面规范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问题,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列入年底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全面实行村账乡代管、会计委托代理制、村会计集中办公制、村级财务电算化等形式的财务管理新办法,对大田、山林、水面等资源,按承包合同及时收缴承包金、集体土地征用所获得的土地补偿费等收入,除青苗补偿、地面附着物补偿、劳动力安置等费用分配到农户外,其他所得一律作为村集体收入。“四议两公开”和“一事一议”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村财务公开制度,强化村级集体经济民主监督机制,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收支较多的村,在增加村财务公开次数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增强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