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站 > 区县动态 正文
爱辉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
来源: 黑河日报           作者:韩玉洁
 

  统筹安排汇聚合力通盘考虑科学谋划以点带面辐射带动

  爱辉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

  爱辉区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际,创新模式、统筹推进,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建成省三星级以上新农村37个,占总行政村的42%,其中三星级28个、四星级7个、五星级2个;建成省级生态村74个,占总行政村的83%;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占乡镇总数的55%;11个乡镇全部建成省级生态乡镇,均居全市首位,龙江右岸爱辉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初具雏形,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区,入选首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

  统一思想、统筹安排,汇聚美丽乡村建设合力。爱辉区将“美丽乡村”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组织发动、制度保障、财政引导、政策扶持上,努力构建形成整体联动、资源整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32位处级领导分别包保一个重点村屯,及时帮助村屯解决在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出台建设规划,制定任务目标,明确具体要求、完成时限、责任领导与责任人,形成“统一领导、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层层督查”的工作格局。注重财政引导与多元投入相结合,2016年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以上,重点用于道路硬化、自来水和房屋改造、文化体育休闲设施建设及绿化亮化等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原则,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累计出台“美丽乡村”建设引导政策11大项、34小项,扶持资金1200万元,在寒地水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申报、“菜篮子工程”等7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促进乡村农业加快发展,充分调动了农民的主体积极性。

  通盘考虑、科学谋划,绘制独具匠心美丽乡村。爱辉区采取“顶层设计”的方式,结合打造黑河市乡野公园和瑷珲国际漫城大蓝图,对全区11个乡镇和42个行政村进行规划编制,区别定制各类村庄建设目标,力求做到面上干净,点上美丽。立足乡村原有的生态优势、乡土文化、风俗人情,尊重环境的承载力,遵循自然的原始美,使各村屯的特色风貌充分彰显,营造出一个个地域品牌。根据每个地方的特点,遵循自然的原始美,充分考量环境特点、产业特点、民风和人性的特点,进行整体思考,做到一村一策,一乡一策,确定了保持秀美田园风光、优秀乡土文化、浓郁民族风情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构想。形成了以瑷珲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村、以新生鄂伦春族村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村、以九道沟村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村、以小三嘉子村为代表的特色农业村四种类型特色乡村。

  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爱辉区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目标要求,以沿江、沿路为重点,确定了“一带四线美丽乡村达标区”空间布局,实现点上有突破,全局被带动的“滴水效应”,引领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一带四线”即龙江右岸爱辉美丽乡村风情带;黑嫩公路驿站文化革命老区示范线;黑加公路城乡一体化示范线;新鄂公路民族旅游示范线;北黑高速现代农业示范线。实现建成30个包含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自然生态、特色农业四种类型特色乡村目标。2016年坚持财政引导与多元投入相结合,内引外联,通过争取民族发展资金、扶贫攻坚资金,整合农业、发改、民宗、交通、水务、财政、文化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11323.84万元,完善农村道路、立面改造、自来水、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