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境打造洼地汇集发展千川万流
——五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六次党代会精神
黑河日报评论员
环境就是生产力,优良的发展环境可以聚集生产要素,可以吸引各类人才,可以降低创业成本,是投资活力迸发的先决条件。市六次党代会着眼打造形成洼地效应,进一步汇聚振兴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提出要大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包容、诚信友善的人文环境,把优化发展环境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市各地、各部门要站位更高、胸襟更阔,充分认识优化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让黑河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舞台。
优良的发展环境,既体现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硬件上,又体现在法治、政策、服务、信用等方面的“软件”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软环境的影响更关键,往往起到决定成败的作用。软环境是一个地区法治建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反映,体现着一个地方干部作风、执政能力、人文底蕴和社会风气的优劣。这些因素对于创业发展无不至关重要,哪里的环境好,哪里就会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就会充满着发展的生机活力。可以说,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就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不啻是发展的“生命线”,全市上下要形成共识,切实把优化环境提到新高度、当成硬任务,下功夫做好这篇大文章,以优良环境汇集千川万流,营造振兴发展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我市在环境建设上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全市发展环境得到了优化,比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统一规范行政权力3900多项,取消和规范证明事项80多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开通了“信用黑河”网站,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大厅投入使用,为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等等。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环境建设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单位和干部仍然有庸、懒、散现象,态度不端、办事拖拉时有发生,本位主义、部门利益的思想和行为时隐时现,言行不一、轻诺失信问题也程度不同存在等等。这说明环境建设是长期的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结时,永远在路上。
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六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坚持不懈把环境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要按照优化环境的高标准,认真查摆本地、本部门在政策实施、思想作风、服务质量、用权执法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标本兼治,根除弊端,重塑形象。特别是窗口单位、实权部门,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引导干部职工讲大局、树新风、强服务,当好优化环境的践行者。全市从上到下要着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开放包容的地区环境,诚信文明的人文环境。要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投资兴业者有地位、受尊重、心气顺,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对于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零容忍”、不手软,发现问题坚决追究责任、查处曝光,维护好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要抱定信心,通过驰而不息的努力,把黑河打造成政策最好、环境最优、服务最佳的宝地,让各方有识之士充满希望而来,心情愉快创业,融入黑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