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1日讯(耿天凤 记者孙晓锐)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北安市结合农村党员实际开展了“一诺三比”活动,即,作承诺,比学习、比致富、比服务,引导广大农村党员不忘初心、牢记宗旨、继续前进,做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脱贫攻坚、服务群众的领航人和先锋者。
作承诺,立下“军令状”。各层次党员针对自身实际分类确定“任务书”、绘定“路线图”、制定“时间表”,确保承诺事项实际、内容具体、措施可行、时限明确。在职党员重点围绕学好理论知识、落实惠民政策、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作了承诺;无职党员重点围绕自主创业、带领村民致富等方面作了承诺;老党员重点围绕建言献策、促进邻里和谐等方面作了承诺;流动党员重点围绕宣传家乡特产、提供致富信息等方面作出承诺。同时,定期以公开栏、电子屏、宣传版等形式把承诺和践诺情况公示出来,让群众知晓党员承了什么诺,干了哪些事,做得怎么样,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对承诺的事项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城郊乡党员结合乡村实际和自身特点,在组织生活、扶贫帮困、邻里帮助、维护稳定、义务劳动等10个方面作出承诺652项。通北镇农村党员从免费提供致富培训、义务调解邻里纠纷、救助失学儿童、帮扶困难群体等方面进行了承诺。目前,全市农村党员共作出承诺6000余项。
比学习,提振“精气神”。各农村党组织坚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针对在职党员、无职党员、老党员、体弱多病党员、文盲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类别党员,通过集中学、研讨学、党课学、宣讲学、引导学、网络学、帮送学、双重学、自主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力争不让一个党员掉队,实现学习教育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切实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提振党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通北镇依托“通北之声”微信公众号,不定时上传图片、视频、文字等知识,新颖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城郊乡向120名流动党员邮寄了《致全体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和学习资料,引导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参与流入地组织的学习,实现双重学习。城郊乡建民村老党员李本翠感慨地说:“如今年龄大了,虽然腿脚不方便了,组织还能想着我们这些老党员的学习,我们一定常学常思,为年轻党员做好榜样。”目前,全市农村党支部建立微信学习群150个,发放简明读本、口袋书1200余册,结成帮学对子280个。
比致富,做好“传帮带”。广大农村党员结合本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围绕实施水稻生产基地建设、蔬菜产业提升、畜牧业增效、林产经济壮大“四大工程”,在实现自身富裕的同时,通过产业经营、合作经营和联户经营,积极做好“传帮带”,促进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城郊乡建民村党员李富强牵头组建了革命现代农机合作社,带领村民从事连片种植。目前合作社职工达43人,年均增收5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4200余名农民年直接或间接增收800元。东胜乡广大党员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畜禽养殖,目前全乡奶牛存栏103头,生猪存栏1224头,肉牛存栏325头,山绵羊存栏3352只。通北镇东北亚对俄现代蔬菜产业园党支部党员齐春林经常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该镇棚室蔬菜种植户都已经脱贫。城郊乡新华村党员柴斌带头成立了新华村群拓果蔬采摘园区,入社会员户增收5万元,叫响了果蔬专业村品牌。目前,全市由党员创办领办农村各类合作组织365个。
比服务,当好“勤务员”。广大农村党员以“双抓双建双服务”为载体,以便民服务大厅为依托,以协会组织为平台,按照“群众走到哪儿,党员就服务到哪儿”的目标,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法律、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劳动就业、纠纷调处等方面的服务,使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东胜乡各支部依托“五比一争”活动成立了党员服务队,义务清运垃圾570车、1820立方米,美化了乡村环境。通北镇通北村在便民服务大厅增设了电子屏,村两委班子党员每天为百姓提供2条以上服务或致富信息。赵光镇北河村成立了8个党员便民服务队,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就医、养老、就业、就学、维权等服务。主星朝鲜族乡红光村党员刘敬伟依托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为群众催芽5.5万亩,经他催芽后的稻种育秧苗齐苗壮,深受群众好评。目前,全市62个村党组织实现了便民服务站点全覆盖。全市农村党员共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1.5万余件,解决难题2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