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站 > 黑河本地通 正文
嫩江县地名建置变迁考略
来源: 黑河日报           作者:
 

  嫩江县长福镇位于嫩江县城东南。东与科洛镇接壤,南与九三农管局鹤山农场、伊拉哈镇相邻,西与前进镇、嫩江县城为邻,北与海江镇毗邻。

  长福镇所在地原名陈屯,为纪念1947年10月在与土匪激战中壮烈牺牲的原陈屯村农会主任王长福,1948年建立基层政权时将陈屯定名为“长福村”,后在长福村设乡建镇,一直沿用此名至今。中华民国建立后,归属嫩南乡;1945年8月解放后,隶属嫩江县第二区;1948年5月置嫩江县第七区;1955年更名新建区;1956年3月设长福乡;1958年9月,归前进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6月从前进人民公社析出,单设长福人民公社;1967年1月,更名红旗公社;1980年1月,复称长福公社;1984年5月,裁撤公社建乡;2002年6月转为长福镇。

  科洛镇

  科洛镇位于嫩江县中部。东接塔溪、白云乡,南邻九三农管局山河农场、嫩江农场,西与长福镇、海江镇相邻,北与九三农管局嫩北农场、霍龙门乡相连。

  科洛又名科洛尔,满语幸福美好的意思。因科洛河而得名,科洛河自南向北从域内流过。元代辟北路驿道时,在此置和伦站,为科洛建置之始。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北路驿道置五站称科洛尔站,设有站屯9个。宣统元年(1909年),置嫩江府第六区。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改设科洛乡,1933年改设第四区。1946年建人民政权后,设第五区。1955年更名科洛区,1956年3月并入塔溪区,是年7月撤区建科洛乡,1958年建立东方红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科洛公社,1967年更名为向阳公社,1980年复称科洛公社,1984年裁撤公社改为乡建置,2002年6月转为科洛镇。

  临江乡

  临江乡位于嫩江县西南部。东与前进镇接壤,南与讷河市清河乡毗邻,西、北与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腾克镇隔江相望。

  临江乡因嫩江经乡域北、西北部流过,大部分村屯紧邻江边,而得名。其建置自1946年始,隶属嫩江县第二区管辖;1955年5月改属前进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临江乡;1958年3月,腾克木鲁达斡尔族乡并入临江乡;同年9月与文质、长福两个乡合并成立前进人民公社;1960年6月,从前进公社析出成立临江人民公社;1967年1月,更名为红卫公社;1980年1月,复称临江公社;1984年5月,建置改为临江乡至今。

  霍龙门乡

  嫩江县的霍龙门乡位于嫩江县中部偏北,东与黑河市爱辉区相连,南与科洛镇、塔溪乡接壤,西邻联兴乡,北靠多宝山镇。

  霍龙门系达斡尔语“馋嘴巴”之意。建点时亦用此名,1967年1月霍龙门曾改名红峰,1980年1月恢复原名,建乡时称霍龙门乡至今。1937年,修建嫩江至黑河铁路时置霍龙门站,属嫩江县第六区管辖。1946年3月设置第七区;1947年划归爱辉县管辖;1958年9月改称霍龙门人民公社。1959年12月13日,霍龙门人民公社由爱辉县划回嫩江县;1967年1月,霍龙门人民公社更名红峰人民公社。1980年1月,复称霍龙门人民公社。1983年7月,将人民公社改为乡建置。

编辑:曲慧
相关新闻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