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站 > 网上逛街 > 社会 正文
吉林:农村金融创新 农民贷款不愁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春耕的“铁牛”正在田间散欢,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东盛涌镇龙山专业农场主王立臣向记者指点着他的连片耕地,话语间透着自豪。2014年至今,从60公顷到80公顷、110公顷,随着流转来的土地不断增加,他的土地经营规模三年实现了“三级跳”。2015年农场实现产值340万元,实现净利润110万元。

  数年前,王立臣还在为扩大经营规模后,资金捉襟见肘犯愁,“想去银行贷款,土地不可以抵押,也没人给你做担保,贷不成。”没有办法,他只好借利息2分多的民间高利贷来救急。2013年,龙井市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新成立的龙井市物权融资农业发展公司为王立臣提供担保,他一下子贷到了40万元。此后龙井市推出了更为便捷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王立臣2014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贷款100万元,而且享受政府贴息60%的政策优惠。“我贷100万元,一年的利息扣除了政府贴息,不过2万多元。若民间融资的话,光利息就20多万元。这两年我持续扩大再生产,不但土地规模年年增加,还拥有各类机械12台(套)、场院3000平方米、粮食仓储库房600平方米和水稻加工厂450平方米。”王立臣兴奋地说。

  王立臣融资境遇的改变,正是吉林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的缩影。“多年来,农民要想贷款,要么就是多户联保,要么就是实物抵押。而这两项条件多难以满足,农民贷款那是真难。”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说。近几年,吉林省农业部门和农业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先后开发了粮食直补担保贷款、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着力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钱从哪来”的问题。

  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想扩大再生产可以得到贷款,贫困户脱贫致富也可以得到贷款。龙井市探索出了“家庭农场+贫困户”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在龙井市老头沟镇应岩村,张国哲等5户贫困户挂靠村里的远航家庭农场,经龙井市物权融资农业发展公司进行土地确认及审核后,由其提供担保,在考虑挂靠贫困户融资需求的基础上适当放大家庭农场担保额度,向银行出具担保承付合同,银行审核后向家庭农场放款。家庭农场取得贷款后,按农场与挂靠贫困户资金需求分解使用信贷资金。2015年,张国哲等5户挂靠贫困户融入资金57万元,在远航家庭农场技术和管理的帮扶指导下,当年获得纯收入40万元、偿还外债11万元。2016年,贷款额度由57万元增至82.8万元,土地经营面积由58公顷增至94公顷,预计2016年平均每户纯收入可增加5-6万元。

  据了解,龙井市为种粮、养殖的各类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发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4年累计超过4.37亿元,目前未出现一笔不良贷款。为未雨绸缪、防范风险,2015年起,龙井市筹建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风险基金”,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农户与物权融资公司签订协议,贷款农户拿出贷款额的5%,以定期1年的方式存入风险基金账户。如发生不良贷款,利用风险资金账户还款,待土地挂牌流转后,再把土地转让费偿还至风险基金账户。

  延边州农委主任李忠文说,根据中央关于农村土地“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精神,2014年,中国农业银行吉林分行与吉林省农业部门合作,作为全国农行第一家试点单位,率先推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首先在延边州试点。以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出具的经营权证明作为农户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要件,延边试点当年发放贷款93笔、5027万元。目前,延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额度为每公顷5000元至20000元,平均为1万元左右。

  2015年以来,农行吉林分行多策并举,加大力度推进试点工作“扩面、提质、上量”,截至今年4月末,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范围已覆盖全省39个县和7个市辖行政区,累计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784笔、金额5.94亿元,在全国农行系统中占比达到46.2%。吉林省其他金融机构也积极加入,目前,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已由农业银行扩大到包括邮储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内的三家银行。吉林省财政积极助力,从2015年开始,每年拿出2300万元,用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户贴息补助。(完)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