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喜欢上网游的王宁攀,学习成绩逐步下降,最终辍学。
2015年6月19日,王宁攀和他的同学踏上了去广州之路。
与此同时,王宁攀初中班主任刘文罡所工作的罗口町中学,也有几名学生辍学去了广州,其中就有刘文(化名),跟王宁攀同岁,彼时初二还未读完。
“在我没满16岁的时候我就出来混社会了。”去广州将近一个月后,王宁攀在QQ空间写道。
此前,他曾认为,“大学都是厕所里蹲出来的,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在跟同学们的互动中,他也表达过“考不上好大学一点用都没有”的观点。
这种想法,在王宁攀老家的罗口町中学以及曹炎中学的学生中,很普遍。
5月3日,罗口町中学初三老师李玉(化名)说,学生们和家长们就是觉得很多大学生毕业了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了也就两三千,而他们出去打工也能挣这么多。
接受采访时,她的手里正拿着两个学生的退学申请。
“每个学生退学,我们都跟他和他们的家长做思想工作,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至少三遍,可是没用,学生就说,‘不想读书了’,怎么劝都留不住,家长也都同意。”李玉告诉新京报记者。4月以来,她所教的班辍学5名学生,全部去了广州打工。
出来“混社会”的王宁攀,在2015年7月4日开始上班。
打工期间,王宁攀的QQ空间里,关于游戏的状态开始多了起来。英雄联盟、秦时明月、撸啊撸、见缝插针等。
“暑期童工”
“王宁攀妈妈在介绍他进厂时,曾跟我们说他17岁。”
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八),在家过完春节,王宁攀跟随父母,告别湖南再下广州。
王宁攀妈妈由亲戚介绍进入至雅公司,做最基础的手工工作。她想把一起过来的丈夫和带在身边的王宁攀也介绍进来。
“王宁攀妈妈在介绍他进厂时,曾跟我们说他17岁。”王宁攀所在的车间主管李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此前,至雅公司向王宁攀母亲表示工厂不是很缺人,所以王宁攀父亲没能进来,而是去了别的工厂。
李女士说,3月5日,王宁攀来面试,“我们看着都不错,当天就去人事部登记了。”
王宁攀在这里被安排到“生手车位”。入职之后的一个多月里,王宁攀的游戏几乎没有断过,在他的QQ空间,几乎每条关于游戏的状态都在晚上12点左右发,有时甚至到凌晨一点半左右。
王宁攀死后的第8天,至雅公司和王宁攀的家属达成一致,工厂支付王宁攀死亡的一次性赔偿金及丧葬补助等其他赔偿金15万元。
除了赔付王宁攀家属15万,按照国务院颁发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至雅公司因为在聘用王宁攀时,其身份证登记的年龄不足16周岁,属于“童工”范畴,被劳动监察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处罚1万元。
“无论如何,我们确实招了‘童工’,该罚的我们都认了。”至雅公司人事部负责人说。
4月18日,南海区还公告了一起工厂使用童工案:2015年2月至4月,南海区信易达五金包装有限公司招用2名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此时再次通报的原因,是企业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相对于王宁攀由母亲举荐进厂,17岁的孙琳(化名)发现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很难,“正规厂不满18周岁是进不去的。”
去了广州一段时间,她先后去了3个地方,深圳、惠州、东莞。
“黑工厂随便都可以进。”她说:“但是有些很累。”
一个工厂老板说,盐步有500多家内衣企业,但是真正正规的只有200多家,剩下的多是小作坊,进厂很少管年龄问题。
孙琳现在东莞做服务员。她曾告诉班主任李玉,自己会在一个多月后的中考时,赶回来参加中考。她是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不好,但是体育成绩突出,已经被县重点高中看中。但是她没钱付高中学费,她曾表示,出去打工是为了赚高中的学费。
跟孙琳一样不满18岁、甚至不满16岁的男孩女孩们除了选择黑厂,也有其他方法进厂:拿别人身份证,或者做假证。
王宁攀就曾这么做过。
去年8月,按照身份证年龄刚刚14岁的他曾在QQ留言,自己在办假证。而他的邻居们也表示,王宁攀去年出去打工办过假身份证。
不过,有些学生可以在父母带领下进入正规工厂。15岁的小祥就是用这种方法在去年暑假进到位于广州增城区新塘镇上的一家做纸盒子的工厂,做搬运工。早上8点开始,到晚11点下班。
“那是真的累。”小祥说。不过两个月,他赚了6000多元。
“同学们打暑假工的很多。”小祥说。
至雅公司一负责人也告诉新京报记者,“不可否认,暑假期间,小孩子没地方去,在家里大人不放心,我们厂的家长带孩子过来,不好拒绝。”
佛山南海区一政府官员也曾试探性询问新京报记者:“不满16周岁打暑假工违法吗?”
王宁攀事件后,广东省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禁止使用童工专项检查,对非法使用童工“零容忍”。检查重点为镇街、家庭作坊、无证经营户等企业,突出检查勤工俭学、校企合作、见习实习等顶岗作业活动中变相使用童工情况。
“近期暂未有新增报告。”南海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荒废学业
“初三我不带他们班,但有时候跟学校老师们去镇上网吧找学生,能看到他。”
王宁攀初中二年级的班主任刘文罡,在自己的朋友圈和QQ空间都转发了王宁攀去世的消息。
“我们一起为王宁攀同学默哀吧!”他写道。
王宁攀曾是刘文罡最看重的学生之一。
“王宁攀当时是班里最小的,长得很可爱,很聪明,不爱说话,同学老师一看就很喜欢的那种学生。”刘文罡说。
最让刘文罡满意的,还是王宁攀在数理化方面展现出来的潜力。当时数学满分120,王宁攀每次都考100分以上。
王宁攀初一时能考全年级前20名。刘文罡认为,只要王宁攀坚持下去,考上县里三所重点高中完全没问题。
刘文罡曾想重点培养王宁攀,为此曾专门嘱咐王宁攀爸妈,记得帮他补补偏科的英语。
“王宁攀父母还是很重视他的学习的。”刘文罡说。
刘文罡记得,初二一开学,王宁攀妈妈曾来过学校,咨询王宁攀的学习问题。
受英语影响,王宁攀总体成绩开始下滑。不过,在刘文罡看来,英语并非王宁攀学业快速跌落的主因,“最要命的是网瘾。”
“初三我不带他们班,但有时候跟学校老师们去镇上网吧找学生,能看到他。”刘文罡说,很多学生一涉足网游,什么都顾不上了。“像毒瘾一样,戒不掉。”他说。他的学生从95后到00后,很多都因为网游荒废了学业。
王宁攀最终没能考上重点高中,不过,父母没有放弃他。2013年7月,王宁攀父母为他交了1万元的“代培费”,将他送进了省重点祁东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