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关于“黑龙江省直五地市医保将可异地结算”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时间,医保异地结算这一热点话题再次重回公众视野。报道中提到:“我省日前出台黑龙江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实施方案,其中将依托省医保局建设跨地区医保费用即时结算信息平台,实现省直和5个地市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一期工程将实现大兴安岭地区、黑河、鹤岗、七台河、鸡西等地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据此,记者走访了市地方社保局,对我市目前的医保异地结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采访调查。
启动试点异地就医更方便
近年来,由于气候和医疗发展水平的原因,选择在哈尔滨市、三亚市居住的退休人员以及转往哈尔滨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人员越来越多,由此导致异地刷卡就医不方便、医药费报销难的问题凸显,参保职工们渴望简化手续、方便异地就医的呼声越来越高。
据市地方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简化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报销手续,消除异地就医先行垫付费用的压力,我市早在2014年起,在省医保局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争取,多方努力,于当年10月1日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与哈尔滨市和三亚市两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试点,并将两地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确定为结算医院,分别为哈尔滨市的哈医大一院、哈医大二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医大四院、解放军211医院、黑龙江省医院及三亚市人民医院、农垦三亚医院。
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试点工作的开展,使黑河市参保人员在哈尔滨市和三亚市两地的异地就医医疗费,由过去个人先行垫付、事后报销转变为在异地就医出院结算时,只需缴纳个人应负担的部分,使参保人员两地奔波、个人垫付医疗费和报销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
目前,黑河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哈市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业务开展顺利,运行稳定,仅2015年全年,就累计异地就医即时结算431人次,统筹金支付达389万元。
优化流程结算渠道更畅通
由于统筹层次、参保缴费标准、待遇水平、应用软件等不同,要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的稳步推进并非易事。为确保异地结算工作万无一失,我市积极探索简单、快捷、安全的即时结算工作程序,充分考虑经办机构业务的可操作性和参保人员即时结算的便捷性,理顺结算支付程序,确定了以拨付周转金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办法,即我市向省医保局拨付周转金,医院先期垫付患者报销部分医疗费,再由省医保局利用周转金审核支付医院垫付的医疗费。同时,以现有经办模式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异地就医登记、就医管理、结算及财务管理等工作程序。此外,我市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积极破除信息共享瓶颈,探索出以五险合一经办模式为基础,运用黑龙江省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平台获得网络信息支持,实现异地结算平台互联互通的技术模式。这种做法既可节约大量资源,获得全省信息平台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又为下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进而实现全省、全国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打下良好基础。
规范管理基金运行更安全
医保基金安全运行是实施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保障。从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市从规范参保人员管理、加强定点医院监控和加强经办内部管控三个方面,严格医保基金管理流程,确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平稳运行。
首先,严格经办服务规程,在异地就医申请条件、就医范围、就医方式、就医流程、办理时限等方面实施标准化管理;其次,加强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管控,对医保基金费用结算、监督管理、支付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为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进一步严密科室内控制度,科室之间相互制约,并且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据了解,我市目前已经完成了社会保障卡由旧卡升级为新卡,并在逐步扩大使用范围。新社保卡的推广使用,将极大地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的开展,也为黑河市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全面推开提供了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