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迷途羔羊,经检察官多举措帮教导引回正途
“检察官,能不能帮我一个忙,我实在太喜欢计算机了,很想在改造的这段日子里多学点编程知识,您能帮我向家人转达这个愿望或者借一些JAVA编程的书籍给我吗?”在看守所,阿叶依然透露出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渴望。
对这名特殊的“天才少年”,越秀区检察院高度重视,携手心理辅导老师、专职司法社工几度走进看守所,对阿叶进行亲情感化和心理辅导矫治工作。驻所检察室给阿叶送去他喜爱的计算机书籍。心理辅导老师和司法社工让阿叶画一幅自画像,了解其性格特征及思想变化,采用心理暗示法对其进行疏导减压、心理矫正,让阿叶重新认识自己,并与其制定了包括情绪自我管理、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人生规划等内容的心理矫治计划。“他兴趣广泛,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如果能走上正途,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心理辅导老师在对阿叶做完心理测试后如是说。
事实上,对于这些既有较高天赋又有强烈学习精神的“少年黑客”来说,做“黑客”并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网络技术的磨砺和检验,是他们对成人世界既定秩序的好奇和挑战,如果社会能为他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提供一个健康的出口,完全可以将“黑客”变成“红客”,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例如美国政府允许黑客们每年举办“世界黑客大会”,让他们有一个合理合法的途径去展示自己的精湛技艺;澳大利亚政府派人长期潜伏在黑客论坛里,劝导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及时“改邪归正”,并鼓励他们加入当局成为打击网络犯罪的有生力量;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为了对付发生在虚拟世界的犯罪活动,专门从黑客当中招募一批“童子军”组成网络警察部队,以网络顾问的身份向在建立反黑客“防火墙”方面需要帮助的软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我很后悔,做黑客游走在法律边缘,一不小心就会触犯法律的底线,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年轻人选对道路很重要,应该把掌握的‘黑客’技术用在正道上,不要去做违法的事情。我想好好改造,争取减轻处罚,出去后当一名网络‘红客’,发现漏洞及时提交给网站,建议或者帮助网站进行修复,成为网络安全方面的守护者,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做一些贡献。”经过感化教育,阿叶向检察官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幸亏作案时他是个未满18岁的少年,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还很有限,否则后果实在不堪设想。”经办检察官李丽丹认为,法律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惩罚,为涉罪的未成年人烹饪一道加速改造的心灵鸡汤,在严格公正司法的同时传递法律的温情,让这些“迷途羔羊”迷途知返,或许才是法律工作者更加重要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