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2日讯 (耿天凤 记者 李楠) 北安市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追求,多轮同驱、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反映的新农合审批时间长、程序多、报销慢、金额少等难题,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
简化办事流程,方便群众。成立服务大厅。搬入新的办公地点,实行“一站式”服务,投入20余万元进行配套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与全市医院机构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和住院报销全自动化审核。增设定点机构。全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达145家,实现了所有乡村全覆盖,全部实行网络化即时结算,变“让群众跑腿”为“替群众办事”。缩短报销时间。将外伤患者公示期由原来的两个月缩短到30日,门诊慢病患者结算时间由原来每半年一次缩短为每一季度一次。病人出院即时报销,报销款先由医院垫付,事后医院与市农合办结算,大大方便了参合农民。完善“一卡通”制度。参合农民凡在黑河市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不需办理转诊手续,直接享受相应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政策。
畅通联系渠道,服务群众。建立联系制度。新农合党支部9名党员每人负责1个乡镇,经常下乡入户进行政策宣传解释和引导帮助,及时倾听农民呼声,解决农民反映的问题。组建协管小组。在各乡镇聘请了124名有影响力、威信高的农民群众为义务协管员,进行新农合政策的义务宣传、讲解和动员,并对报销情况进行监督。提升服务功能。在服务大厅醒目位置张贴业务流程公示版,指定专人负责政策宣讲、业务咨询及审批办理服务。设置临时休息区,放置血压计,为前来办事群众提供临时休息和免费测量血压服务。
优化补偿方案,受惠群众。提高基金效益。参合农民报销额度年累计封顶线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县级医疗机构补偿比例达75%,乡级补偿比例达85%,县外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达45%。对参合孕产妇给予定额补助,将新生儿纳入报销范围;对政府资助的农村特困优抚对象、低保对象和五保户取消住院起付线,实行先住院、免交押金、出院结算的特殊照顾。扩大保障范围。将22种重特大疾病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报销比例由原来的可报金额的45%提高到全部费用的70%,同时积极争取民政救助资金支持,扩大救助对象范围,让更多农民受益。推行分级诊疗及限额付费试点。结合市、乡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疾病诊疗数据及各病种的平均住院费用情况,确定分级诊疗病种,实行定额付费管理,实现新农合病人“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疑难危重再转诊”和“能在乡镇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能在市级医院治疗的,不到省级医院治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