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站  >  区县动态
搜 索
变输血为造血的“孙吴扶贫模式”
2018-10-18 11:18:11 来源: 黑河日报  作者:宫玉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在脱贫攻坚中,孙吴县积极探索促进贫困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总结提炼了可复制、能推广的扶贫模式,推动了扶贫攻坚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贫困对象脱贫有支撑,增收可持续。2017年末,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8862元,是国家贫困标准的2.7倍,今年9月成功摘掉了省级“贫困县帽子”。

  合作社带动模式。引导桦林农机合作社、哈屯天马合作社、鑫农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签订订单、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等方式,领办或自办全株玉米、全株汉麻、食品大豆、畜禽养殖等基地,带动贫困户转产就业,实现“依地离土”双向增收。目前,全县完成土地流转65万亩,其中贫困户土地流转26万亩,实现了耕地一次流转、多份收入。充分利用村集体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每年依托中职校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组织贫困劳动力978名就地、赴县城或外地打工,实现人均增收7000元。

  宅基地换产业连片模式。组织偏远小型村屯,采取以宅基地换产业的方式,集中实施了常住人口不足50户的建设、英河、林河、门山、杨木山等5个小型深山屯225户村民整村搬迁工作,利用腾出宅基地发展畜禽养殖、汉麻基地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在正阳山乡向阳区域实施了扶贫连片开发,把7个村屯整合为向阳、岩峰两个中心村。通过宅基地换产业,实现了群众依托耕地流转、打工或创业增收,村集体收取租金或分红收入增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增收。

  扶贫贷款分红模式。加大产业扶贫贷款发放力度,全县扶贫小额贷款发放量达到1.34亿元,受益贫困户2697户,贫困户获贷比80.8%,每个贫困户连续三年内年均受益3000元,位居全省前列,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源头活水。

  固定资产收益分红模式。对国投扶贫资金建设的厂房、圈舍、青储窖等产业设施,收取国投资产租赁金和分红金,直接带动贫困户877户1473人增收。实施光伏发电扶贫,投资4436.6万元,分两期工程建设村级光伏扶贫发电站39座,装机总容量5412.8千瓦。全县每年可增加收入600万元,93%用作贫困人口受益资金和贫困村级脱贫攻坚资金,且实现连续20年稳定增收,实现了产业扶贫对全县贫困人口的全覆盖。

  商业融资养牛模式。组织由肉牛养殖合作社担保,由扶贫项目资金给予贴息,农商行给贫困户购牛贷款支持,每个贫困户购买基础母牛数量不超过3头。贫困户无需自筹资金即可托牛入社养殖,全程由养殖场进行饲喂、繁育犊牛和育肥架子牛,产生净利润后合作社与贫困户5∶5分成,实现互利双赢,年均带动每个带资入社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责任编辑:左远红

频道推荐